陕西是华夏文明最重要、最集中的发源地之一,早在100万年前就有蓝田人在此生息劳作,从公元前11世纪起,历史上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 陕西省是我国文物古迹荟萃之地,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称:古长安城的遗迹、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壮观雄伟的大小72座帝陵……博大悠远的华夏文明使每一个初到陕西的人都不自觉地挖掘内心深处的怀古悠思。 陕西不仅文物 古迹众多,而且自然风光绮丽:有灵秀险峻的西岳华山和临潼骊山;有激流澎湃的黄河壶口瀑布;还有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动物为主的生态旅游区。 陕北高原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根据地,更是陕西民俗风情的发源地:高亢的秦腔、激昂的锣鼓、精湛的剪纸和极富生活气息的农民画等,无不以其厚重的文化底韵和独特的黄土风情吸引了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
概况 简称:陕 面积:20万平方公里 人口:3600万,有汉、回、满、蒙、藏等多个民族。 位置:地处中国内陆腹地的黄河中游地区,与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重庆市毗邻。 省会:西安 区划:下辖8个地级市和2个地区及5个县级市、19个市辖区、83个县。
铁 路
陕西现有13条铁路,西安火车站及其编组站构成西北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分别连结着中国的西北、西南、华东和华北。贯通省区南北的新建铁路进展顺利,制约陕北、陕南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可望得到缓解。2005年,铁路完成货运周转量1459.83亿吨公里,增长9.9%;铁路货物发送量2.01亿吨,增长13.9%;铁路发送旅客3736.96万人,增长11.1%。
公 路
全省公路以西安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呈"米"字型辐射,9条国道通过。2005年新建公路894.1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44.94公里,改建公路2440.80公里。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货运输周转量1723.6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9.6%。其中,公路完成254.46亿吨公里,增长7.5%;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发送量4.37亿吨,比上年增长12%。其中,公路运送货物2.35亿吨,增长10.4%;公路发送旅客3.36亿人,增长8.1%。
航 空
(包括机场,已建和筹建跑道) 西安航空港是国家一级机场, 可以起降各种大中型飞机。西安航空港咸阳机场是西北最大的空中交通枢纽,目前机场的改扩建工程已经动工。现开通国内外航线119条,与国内51个城市通航。2005年,民航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9.04亿吨公里,增长27.3%。民航货物发送量3.9万吨,增长21.5%。民航发送旅客389.53万人,增长20.1%。
陕西省住宿概览
陕西省是我国重点旅游省份之一,相关的旅游服务业十分发达。在主要旅游城市西安、延安等地,高、中低档宾馆、招待所众多,住宿设施十分完备,而且价格同其他旅游城市相比也相对低廉。按饭店设施和服务水平可以分为:旅游涉外定点饭店,国内旅游定点饭店两类,其中大部分饭店可为客人代订飞机票、火车票。普通标准间客房价通常100元至200元不等,淡旺季价格有所浮动,适合国内旅游者住宿。
陕西凉皮的四大流派 陕西的风味小吃中,“凉皮”是最受欢迎的品种之一,男女老少爱吃,尤受年轻姑娘欢迎,一年四季都有卖,夏天吃的人更多。西安的大街小巷,陕西的每个城镇,乃至乡村,到处都有卖凉皮的。一张桌子,几个小板凳,就是一个凉皮摊,只要有卖的,就有人吃,凉皮以其棉软润滑,酸辣可口,爽口开胃。
西安餐饮介绍 西安的饮食文化洋溢着浓郁的西北风情,品尝西安的风味小吃是游西安的一大乐事,无论是一直被西安人钟爱的羊肉泡馍,还是名扬海内外的“西安饺子宴”,都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此外还有梆梆面、柿面糊塌、凉皮、炒粉鱼、锅盔、千层油酥饼等特色小吃。
特色菜梆梆面 梆梆面是汉中市的风味食品,用上等面粉精制而成。用酱油、醋、味精、花椒等佐料调入面汤,捞入面条,淋上猪油即成。其特点:酸辣鲜香,利湿暖胃,是一种含有一定脂肪、B族维生素和钙、磷、铁的面食
特色菜饺子宴 解放路饺子馆的饺子宴,是古今中外独一无二的、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色、香、味、形佳的食品珍馐。1984年首创,有108个品种,集古今西北饺子之大成。造型别致、选料精细口味多样。
特色菜凉皮(酿皮子) 凉皮又称“酿皮子”,从唐代冷淘面演变而来。其面皮选料精良,工艺严谨,调味讲究,“白、薄、光、软、筋、香”而闻名,凉爽可口,宜于夏天食用。如今是关中西府的重要名吃。
特色菜柿面糊塌 柿面糊塌以关中地区的特产软柿子作主料,与面粉合烹而成的一种风味小吃。其主要风味特点为外皮酥脆、内瓤绵软、香甜适口。
特色菜小吃宴 “小吃宴”是西安饭庄为适应旅游发展而创新的小吃宴席。席上汇集了陕西传统小吃的精华,再配上几道西安饭店的名菜,佐以“醉倒酒仙”的黄桂稠酒助兴,吃起来令人拍案叫绝,受到国内外宾客的一致好评。
荞面 荞面已有600—700年的历史,“荞面黑是黑,筋韧爽口能待客”,这是人们对荞面的赞美。制作时选用新鲜荞麦现磨现做。冬可热吃,夏可凉吃,有健胃消暑的功效。
甑糕 特点:枣香浓郁、软糯粘甜。大枣还具有益气补血、养肾安神之功效。类别:风味名小吃。主要原料:糯米、红枣或蚕豆等。
牛羊肉泡馍 牛羊肉泡馍的特点是料重味重,肉烂汤浓,香气诱人,食后余味无,又有暖胃之功能。牛羊肉泡馍是西安最有特色最有影响的食品。古称“羊羹”,宋代苏轼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诗句。
柿子饼 相传300多年前,李自成称王西安后,临潼老百姓用火晶柿子拌上面粉,烙成柿子面饼慰劳义军,很受义军将士称道。后来,为了纪念李自成及义军,每年柿子熟了,临潼百姓家家户户都要烙些柿面饼吃。天长日久,就演变成了今天的黄桂柿子饼。
石子馍 陕西关中地区有一种制作奇特,风味别致的古老食品,叫做石子馍,也叫干馍。由于它历史悠久,加工方法原始,因而被称为我国食品中的活化石。石子馍是用烧热的石子作为炊具烙烫而制成的馍。它油酥咸香,经久耐放,因此很受人们的喜爱,就连就外宾吃后也大加赞赏。
陕西小吃 陕西小吃经历了千余年的发展。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有利条件,陕西小吃博采各地之精华,兼收民族饮食之风味,挖掘、继承历代宫廷小吃之技艺,因而以其品种繁多、风味各异而著称。是中国烹饪文化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肉夹馍 得名古汉语"肉夹于馍",肉叫腊汁肉是一种用着锅占制的普什肉,但比一般酱肉酥烂,滋味鲜长。由于选料精细,调料全面,火功到家,加上使用陈年老汤,因此所制的腊汁肉与众不同,有明显的特色,人们称赞它是:"肥肉吃了不腻口,瘦肉无法满嘴油。不用牙咬肉自烂,食后余香久不散。"
陕西小吃:葫芦头 同于羊肉泡,异于羊肉泡,同者均为掰馍,异者一为羊肉,一为猪肉,猪肉又仅限于肠子。 史料载:孙思邈在长安一家专卖猪肠的小吃店吃“杂碎”,觉肠子腥味大,油腻多,问及店家,知制作不得法。随告之窍道,留药葫芦于店家调味。从此,“杂碎”一改旧味,香气四溢,顾客盈门。
陕西小吃:凉皮子 是夏天食品,三九寒天却有出售,吃者,男食者绝少,女人多,妙龄女人尤多,半老徐娘的女人更多。
特产德懋恭水晶饼 德懋恭水晶饼是古城西安名特风味食品,因其馅晶莹透亮,犹如水晶而得名。是秦式糕点的代表。水晶饼源于宋代下?l县,曾与燕窝、银耳、金华火腿齐名。水晶饼以西安德懋恭生产的最为正宗有名。其成品小巧玲珑,皮酥馅 足,滋润适口,层次分明,油多吃而不腻,糖重入口渗甜,且以其浓郁 ...
特产仿唐三彩 西安美术陶瓷厂、乾县工艺美术厂等单位,利用西安得天独厚的条件,仿制了唐三彩。他们以高超技艺,纯依古法的制作工艺,使所产三彩形象逼真、人物富有个性,马和骆驼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和独特风格,被视为瑰宝。...
特产皮影 皮影俗称“灯影戏”,又有“电影始祖”之美称。是中华民族传统戏剧之一相传皮影起源于汉代(公元前200年),兴于隋、唐、宋、十三世纪穿入西方,宋代的影戏已能表演完整、生动的三国故事,一些记载宋人生活的 著作如《东京梦华录》、《梦梁录》、《武林旧事》等,都述及宋代(主要是南宋)影戏的盛况,除了一些有名...
特产木版年画 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凤翔木版年画,吸取了传统壁画的套印手法和特点,格调豪放、刀法简练概括、线条刚劲有力,是我国五大民间木版年画之一。近年来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制版印刷上都有很大的改进和提高,开始 远销国外。...
特产临潼火晶柿子 临潼火晶柿子是临潼有名的特产,因果实色红似火,果面光泽如水晶而得名。又因熟后质软,外皮火红,深秋成熟时挂满枝头,如火焰般艳丽,所以又叫“火景”。火晶柿子果实扁圆、个小色红,晶莹光亮、皮薄无核,肉丰蜜甜 ,吃起来凉甜爽口,甜而不腻,味道极佳,且果皮极易剥离。...
特产碑石拓片 西安碑林收藏了汉、魏、唐、宋、元、明、清诸朝代碑碣共2300余件,是我国书法名碑的荟萃之地。西安碑石拓片包括颜真卿的《唐多宝塔感应碑》、柳公权的《唐玄秘塔碑》,还有欧阳洵、褚遂良、怀素等大书法家的作品 拓本。...
灵芝草 自古以来,灵芝就作为珍贵药材面而闻名上外。据目前临床实践及有关报道,灵芝具有滋补、强壮、益气宁神、健活胃、养肝解毒等作用。它对神经衰弱、失眠、慢性气管炎、冠心病、慢性肝炎、肾炎等多种慢性病,有一定的疗 效。近年来,一些医疗科研单位在研究防治高原适应不全症的药物时发现,灵芝对防治高原适应不...
临潼石榴 石榴相传为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中国的,临潼石榴距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产量居全国之首,是西安市一项传统出口产品,在东南亚和港澳地区久负盛名。石榴是水果中的佳品,临潼石榴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皮 、籽等还是很好的中药材。石榴花火红艳丽,芬芳宜人,被选为西安市花。每年的9—10月,是收获石榴的季节...
中华猕猴桃 中华猕猴桃是中国特有的藤本果种,因"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其名"(李时珍《本草纲目》),在我国有两三千年的栽培历史。陕西省的年产量居全国第一位。猕猴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高档水果,被誉为水果 之王。国内有些地区称为毛桃,阳桃或藤梨等。陕西秦巴山区是猕猴桃的主要产区,年产量居全国首位。中华猕猴...
西安稠酒 稠酒又名“黄桂稠酒”,是一种古老名酒。盛唐时期朝野上下无不饮之。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用它来招待和宴请国内外宾客。郭沫若曾赞誉它“不象酒、胜似酒”。...
西凤酒 西凤酒产于凤翔县。凤翔位于关中西部,故称西凤酒。据史书记载,唐代西凤酒就有"甘泉佳酿,清冽醇馥"的美名。当地人常说:"东湖柳,柳林酒"。西凤酒用的是柳林镇的井水,水质清纯甘冽。酿酒用的原料是就近产的高 梁,并用60%的大麦和40%的碗豆做曲酿造。在酿造中,采用"多次发醇,多次取酒,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
中华瑰宝:景泰蓝 景泰蓝是我国金属工艺品中的重要品种。制造历史可追溯到元朝。明代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最为盛行,又因当时多用蓝色,故名景泰蓝。景泰蓝以紫铜作坯,制成各种造型,再用金线或铜丝掐成各种花,中充珐 琅釉,经烧制、磨光、镀金等工序制成。景泰蓝造型特异,制作精美,...
兵马俑复仿制品 随着秦兵马俑的发掘与展出,秦兵马俑复制品也日渐成为中外游客理想的纪念品和礼品。其品种适宜于艺术馆、博物馆等陈列,也可供家庭陈设、装饰、馈赠亲友。满足了中外游人的购物需求,使秦俑走出陕西,遍迹世界。 ...
耀州窑 耀州窑唐代创烧,五代发展,北宋鼎盛,金代续烧,终于元末明初,连续烧造陶瓷的历史长达800余年,“十里窑场”留下极其珍贵的陶瓷文化遗产。遗址发掘逾万平方米,出土文物300多万件、片,清理作坊、窑炉2 00余座。发掘规模之大,出土文物数量之多,遗址遗迹保留之完整,文化内涵之丰富,为世界瓷窑遗址所鲜见,...
皮 影 皮影俗称“灯影戏”,又有“电影始祖”之美称。是中华民族传统戏剧之一相传皮影起源于汉代(公元前200年),兴于隋、唐、宋、十三世纪穿入西方,宋代的影戏已能表演完整、生动的三国故事,一些记载宋人生活的 著作如《东京梦华录》、《梦梁录》、《武林旧事》等,都述及宋代(主要是南宋)影戏的盛况,除了一些有名的...
德懋恭水晶饼 清光绪年末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避难到西安,曾在广济街口闻香停车,品尝了德懋恭生产的水晶饼大加赞赏,逐将其钦点为“贡品”,这之后德懋恭更是锦上添花,名价倍增。 130年来,德懋恭人依据“德 、懋、恭”三个字的语意去做人、经商,使德懋恭的名气越来越大,德懋恭水晶饼信誉越来越高。&...
木版年画 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凤翔木版年画,吸取了传统壁画的套印手法和特点,格调豪放、刀法简练概括、线条刚劲有力,是我国五大民间木版年画之一。近年来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制版印刷上都有很大的改进和提高,开始 远销国外。 ...
陶哨 陶哨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玩具,产地颇多。我省民间陶哨具有独特风格,尤其以西安市鱼化寨的陶哨更是远近闻名。由于陶哨用泥捏成,口吹即响,所以又称泥叫叫。其特点是造型浑朴小巧、洗炼大方,声调古朴、雄壮、 色彩鲜艳。 ...
三原蓼花糖 三原蓼花糖是三原县传统名贵食品。蓼花糖原名“僚(关中方言,“好”的意思)花糖”,已有400多年生产历史。据说清朝时,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来到西安,对地方官员奉献给她的僚花糖大加赞赏。她见糖的形状酷似在草 原上见到过的蓼花,便饶有兴趣地说了出来。后来人们便选用“僚”的...
陕西青茶 陕西绿茶统称"陕青",栽培历史悠久。主要产于陕西南部的紫阳、安康、岚皋、平利、西乡的十多个县区,这里是全国的主要茶叶产区之一。陕青是将刚摘下来的鲜嫩茶叶,经过刹青、揉捻、焙制分筛等工序精制而成。因此, 茶叶柔嫩,含芳香油多,具有条索匀整,色泽绿润,水色清澈,饮入口中鲜爽香醇...
陕西的地方性节庆活动很多,尤以西安地区为最。 西安市节令性活动始于西周,经过历代充实与发展,成为传统体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长盛不衰。项目主要有:每年春节间的“行春”、“打春”、“拜春”的歌舞、棋类和游览活动;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的闹元宵活动,其内容包括耍社火(踩高跷、跑旱船、舞狮、舞龙、扭秧歌等)、耍杂技、观灯和武术表演等;二月初二的曲江拾菜踏青;三月初三的清明节前后打秋千、放风筝及郊游;二月至三月,乡间庙会上杂耍,武术和硬气功表演;五月初五端五节龙舟竞赛;六月至八月各大公园的消夏活动和文艺表演;春节前后的冬季百日跑、元旦越野赛和沿西安城墙进行的国际马拉松比赛;近年开始举办的中国西安古文化艺术节,也推出了许多群众喜爱和积极参与的文化体育活动。 游客在一年中的任何季节来到陕西都会不虚此行,都有机会参加某项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节令性活动。
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西安的骊山北麓,距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是秦始皇陵建筑的一部分。主要展现了在这里发掘的三个秦始皇陵兵马俑陪葬坑,以及相关的文物。现博物馆内有文物陈列室、铜车马展览馆,以及三个在发掘遗址上建起保护房的遗址展厅,即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全面展现了秦始皇陵陪葬坑中的军阵原貌,以及高超的制作工艺水平。秦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西安碑林: 西安碑林由于碑石耸立如林而得名,它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收藏有自汉代到清代的各代碑石约3000多件,分七个陈列室,六个墓志廊和一个碑亭展出。是收藏中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名碑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包括有著名的石刻经书《开成石经》、《石台孝经》、《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欧阳询的《皇甫诞碑》、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颜氏家庙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怀素的《千字文碑》和张旭的《断千字文碑》等著名碑石。
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博物馆位于西安东郊的半坡村附近。它是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的村落遗址,距今约6000年左右。半坡遗址1953年发现,后经多次发掘,共发现房屋遗址46座,围栏2座,储藏物品的地窖200多个,现存面积约50000平方米,分居住区,制陶区和墓葬区三个部分。博物馆现有2个陈列室和1个遗址大厅。第一陈列室主要展出在半坡遗址发现的生产工具,向游客揭示半坡先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及他们的生产活动情况。第二陈列室展出了半坡先民们制作的大量精美陶器、雕塑、装饰等艺术作品及半坡人的其它创造发明。遗址大厅保存着原始村落遗迹的一部分,包括有房屋、公共窑场、墓葬、围沟等,面积约3000平方米。
西安钟楼:钟楼座落在西安市中心,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十七年),钟楼基座呈正方形,楼分两层,三重檐,四角攒顶;上有回廊,凭栏四望,可饱览古城全貌。西安钟楼是一座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宏伟古建筑,踞全国钟楼之冠。
西安城墙:现在的西安城墙,始建于明洪武三至十一年(公元1370—1378年),是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又加砖包砌,留存至今。虽然明城墙难望汉唐项背,但是它还是成了古城西安的醒目标志。
大雁塔:慈恩寺与大雁塔位于西安市城南和平门外,“雁塔”之名源于印度佛教。因当时塔建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始建于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寺成不久,唐太宗令高僧玄奘移住寺内译经。玄奘为保藏佛经请求在寺内建塔。塔初为五层,高十八丈,砖表土心,仿西域佛塔形式,名曰“雁塔”。
黄帝陵:又称黄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二里桥山。相传约5000年前,黄帝为黄河流域最早的杰出部落首领,姓公孙,名轩辕,以土德称王,土是黄色,故称黄帝。在当时频繁的部落战争中,他杀死南方部落首领蚩尤,击败黄河上游的炎帝部落并与之合并,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成分。传说的许多发明,也被认为起源于这一时代,因此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史载黄帝葬桥山,桥山在陕北子长县北。今黄帝陵为汉以后所建,原在桥山西麓,宋太祖开宝五年(972)移建今址。陵园内有陵墓、轩辕庙。庙内陈列黄帝画像和有关黄帝的文物,柏树成荫,古柏成为黄土高原残存森林的珍品,最大者高19.3米,下围10.3米。碑亭中林立中国历代各族的石刻祭文和重修黄帝庙的记载数十块。1937 年4月5日清明节,原陕甘宁边区政府曾派人前来祭扫黄帝陵。1949年后,每年清明节都举行祭扫黄陵的仪式。
昭陵: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649年)的陵墓。位于礼泉县东北22.5公里的九峻山上。距西安市83公里,凿山建陵,陵园规模很大。陪葬墓较多,且有珍贵石刻,著名的“昭陵六骏”大型浮雕就曾陈列于此。现在陪葬墓徐懋恭墓地上建有昭陵博物馆。陈列着唐初一些著名书法家的碑石及出土文物。
天柱山:天柱山,位于安康市西南约15公里处。那里,山势陡峭,碧嶂插天,雄奇险峻。主峰如柱,插入天际,故名“天柱山”。也是安康四大名山之一。 天柱山,面临滔滔汉水,山水相吻。历代文人墨客、风流学士,常往天柱山登高赏景,赋诗题字。诗人赞云:“巍峨万仞插云中,秀拔群山第一峰;淡扫天光成翳翠,平分日色熏芙蓉;登巅不觉乾坤大,到底凝沾雨露浓;天降扶与生俊彦,便教柱石大明空。” 天柱山上有座白云寺,史载创建于唐麟2年(公元664年)。白云寺是陕南佛教圣地四大丛林之一,列为安康八景之一。寺后有莲花池,前有方池。据传,看天池可知汉江水位。山北峭壁处有自然形成的9个洞,洞洞相通。化身炉建于明代,四座灵骨塔均高两丈余,系该寺宋至清代的灵骨。白云寺旧有亭宇、楼阁、大殿、厢房数百间。寺院内外松柏葱郁,寒梅飘香。大殿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佛像千尊,香火鼎盛。 天柱山峰峦奇特,风景迷人。清晨登天柱山,看日出,观云海,疑是仙人;夕阳西下,轻烟淡雾,摇曳于天柱峰之颠,弥漫在白云寺内外,迷离飘渺,如置仙境。俯视山下,层层错落的楼房,在阳光下泛着红光。这样的奇异美景,招诱着成千上万的游人来这里避暑赏景。 天柱山,是古今闻名的宗教胜地,现已列入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陕西气候冬冷夏热,夏季自六月至九月初。这季节是雨季,每月雨日约有十天。古都雨后越发酷热,气温可高达摄氏四十一度。陕北高原海拔约一千公尺,故此气候清凉得多。黄土高原值得一游,最好是在春季前往。春节时分,民间生气盎然。探访窖洞居民,看腰鼓舞、社戏等,都是上佳节目。
西安的游程至少三天,早晚不妨流连市区。东、南、西、北四座古城楼,可以择近游逛。仿古街道的人与物,俱古意盎然。八百里秦川可择近一游。留意民间表演艺术地点;唐乐、社戏、皮影戏、民俗娶亲等都凝聚古都文化的精华。
地方风味的食品有面食、大拼盘、泡馍等,也可品尝西安的葫芦鸡。
往游黄土高原,宜备防沙口罩、眼镜、睡袋。旅游日程的安排:西安三天游程只能算作掠影;陕北高原车程来回已需两天,应作三天游;华山游程亦需三天;秦川游程两天,租用小型旅游车为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