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
【研学地点】澳门大三巴牌坊
【研学主题】牌坊寻迹 澳风成忆
【研学内容】
大三巴牌坊融合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精华,是巴洛克风格建筑,又带有大量东方元素,有“立体的圣经”之称。牌坊高25.5米、宽23米,共五层,由花岗岩筑成 。底层有三道门,主门门楣刻有“MATER DEI”,意为“天主圣母” ,两侧门楣是耶稣会标志。往上各层有耶稣会圣徒塑像、圣母像、天使浮雕、耶稣圣龛等,还有石狮、汉字、菊花等东方特色雕刻 ,比如第三层“圣母踏龙头”浮雕,巧妙融合中西方宗教元素。
【研学活动】
★历史文化溯源
老师讲述大三巴牌坊背后的历史故事,从教堂的修建目的,到多次火灾后的重建与损毁,以及它见证的澳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
★建筑艺术探究
老师详细讲解其建筑风格,包括巴洛克风格特点,如强调立体感、动感,以及它如何与东方建筑元素,像中式狮子、雕刻文字等融合 。同学们分组观察记录牌坊上的雕刻细节,讨论这些雕刻蕴含的宗教寓意与文化内涵,如鸽子象征圣神,棕榈树在《圣经》中的宗教意义等。
【研学地点】金莲花广场
【研学主题】潮声谱韵 盛世留芳
【研学内容】
香港金莲花广场的“永远盛开的紫荆花”雕塑,是为纪念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而设立的重要地标。本次研学活动将以这一标志性景观为切入点,带领参与者解码香港的历史变迁、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
【研学活动】
★学习莲花意象
莲花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花,盛开的莲花寓意澳门永远繁荣昌盛 ,三层花岗岩基座形似莲叶,象征着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 。
★历史时刻
研学老师还原雕塑揭幕场景,象征主权回归的雕塑在万众瞩目下亮相,每一道纹路都铭刻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引导观察设计细节,解读其见证中英政权交接、承载民族尊严的纪念意义。体悟香港回归的庄重时刻与国家统一意义。
【研学地点】澳门回归纪念馆
【研学主题】潮声谱韵 盛世留芳
【研学内容】
澳门回归纪念馆,全称澳门回归贺礼陈列馆,是一座承载着重大历史意义的场馆,位于澳门新口岸冼星海大马路澳门文化中心旁。它的建成,旨在纪念澳门回归这一彪炳史册的重大历史事件。
【研学活动】
★历史回溯
老师详述澳门沧桑史:自16世纪被葡萄牙侵占,历经四百余年,1987年《中葡联合声明》签署奠定回归基础。从成立筹备委员会到政权交接准备,国家全力推动。同学们通过澳门回归前后对比,感悟其洗雪国耻、完善国家统一的里程碑意义,体会“一国两制”对澳门繁荣稳定的深远影响。
★贺礼解读
老师引领营员们驻足观赏各地赠礼。手指重庆市赠送的“吉祥彩练”,详解其以蜀锦为材,彩练蜿蜒如纽带,寓意渝澳两地血脉相连、携手前行;解读江西省“百蝶图”瓷板画,百蝶翩跹象征澳门活力迸发,青花工艺彰显传统文化底蕴。通过每件贺礼的设计巧思与工艺细节,营员们深切感受各地对澳门的美好期许与家国同心的深厚情怀。
【研学地点】澳门大学
【研学主题】百年学府 廿载风华
【研学内容】
澳门大学简称澳大,作为澳门地区最杰出的国际化、综合性公立大学,也是“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创始成员。1981年,私立东亚大学创立,这便是澳大的前身。1991年,私立东亚大学正式更名为“澳门大学”。
【研学活动】
★邂逅多元澳大
欣赏融合岭南风格与现代设计的建筑,了解背后设计巧思与寓意,感受校园独特氛围。参观大学展馆,通过丰富史料、多媒体展示,了解澳大从创立到发展为国际化名校的历程,知晓其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成就。
★学子交流
营员们踊跃提问,与澳大学子互动交流,有效拓宽学业视野,启发专业思考。
【下午】:
【研学地点】妈祖庙大炮台
【研学主题】妈祖庙前 炮台守澜
【研学内容】
★妈祖庙
妈祖庙的建筑布局严谨且独特,以湄洲妈祖祖庙为例,由西轴线和南轴线组成 。西轴线呈西南—东北走向,保留着古建筑圣父母祠。南轴线呈南北走向,是1998 - 2002年新建的新殿建筑 ,规模宏大,气势恢宏,彰显着妈祖信仰的蓬勃发展。
★大炮台
大炮台,本名圣保禄炮台,别名中央炮台,位于澳门特别行政区圣安多尼堂区炮兵马路,是中国最古老的西式炮台建筑群之一,2005年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研学活动】
【妈祖庙】
★神格之路
老师讲述妈祖的生平事迹,从她出生于莆田湄洲岛,到生前救助海难的善举,以及逝世后如何从民间普通女子逐步被神化,成为海上女神的过程。
★起源之基
阐述妈祖信仰的起源与发展脉络,以及妈祖信仰如何随着航海活动传播至世界各地,成为全球华人共同的精神寄托。
★祠构寻踪
老师讲解其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观察圣父母祠,了解其清初重修时的建筑原构,感受妈祖文化与家族文化的紧密联系。
【大炮台】
★工事历程
详细讲述大炮台从1617年始建到1626年建成的曲折历程,像当时的建造背景是澳门不断受到荷兰人海上骚扰,所以选址在中心高地建造炮台。
★历史印记
大炮台在1622年击退荷兰人的关键战役,分析其在澳门防御体系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以及对澳门历史发展走向的深远影响。
★建筑艺术赏析
观察大炮台建筑,讲解其融合的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军事要塞风格与本地特色,既考虑军事防御,又适应了当地气候和建筑材料资源。对比炮台不同角度的外观,讨论其建筑美学和实用价值的结合点。
【研学地点】林则徐纪念馆
【研学主题】硝烟壮举千秋颂 禁毒先声万代传
【研学链接】《虎门销烟》——四年级上册
【研学内容】
林则徐,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以虎门销烟的壮举名垂青史。林则徐纪念馆作为纪念他的重要场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与深厚的爱国情怀。通过大量珍贵文物全面呈现了林则徐波澜壮阔的一生,尤其是坚决禁毒、抵御外侮的英勇事迹,生动展现其“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崇高精神。
【研学活动】
★闽都才俊
从林则徐的出生背景讲起,沿着他的仕途轨迹,解读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具体过程和深远影响,剖析鸦片战争中他的抗争与无奈,让营员们深入理解林则徐在复杂历史局势下的抉择与担当。
★现场追昔
讲述林则徐如何与外国烟贩斗智斗勇,最终成功收缴并销毁鸦片,感受他坚定的禁毒决心。
【研学地点】法国铁塔
【研学主题】铁骨凝霞连广宇 金锋蘸露写苍穹
【研学内容】
澳门巴黎铁塔位于澳门路氹金光大道连贯公路,是澳门巴黎人酒店的标志性建筑。它依照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等比缩小一半精心建造,在外观和细节上与巴黎原版铁塔高度相似,保留了标志性的三层观景平台和螺旋楼梯等,钢铁结构和铆钉装饰精致,建筑线条优雅挺拔。
【研学活动】
★赏基稳梁固
其独特的结构设计,如利用梁桩外推力原理搭建的四个格子梁架,怎样保障了铁塔在百年间稳固屹立。
★文化交流与融合探究
澳门巴黎铁塔是东西方文化碰撞融合的象征。组织营员们采访周边游客,了解他们眼中铁塔所代表的意义,探究法式浪漫文化与澳门本土文化如何在这里交融共生。例如,研究铁塔周边的法式餐厅、花园与澳门特色小吃摊、葡式建筑相互映衬的现象,探讨文化融合对当地社会、经济、生活带来的影响。
【研学地点】官也街
【研学主题】葡韵交融街巷里 烟火漫染岁月长
【研学内容】
官也街位于澳门氹仔旧城区中心,长121米、宽5米,1884年命名,1983年成澳门首个行人专用区。这里保留中式建筑,融合欧式文艺韵味,中西合璧。汇集特色餐饮与零售,可品葡国菜、本地小吃,是体验多元文化的好去处。
【研学活动】
★筑述古今
漫步官也街,感受街道上不同建筑的风格特点。